分期限看,新增貸款中70%是中長期貸款,較去年同期多增3036億元。重點領域和民生工程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,堅持把改革、創新、開放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,金融業對重慶經濟支持成效顯著。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將上升到...
近年來,我市金融業圍繞市委、市政府決策部署,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,支持實體經濟發展,堅持把改革、創新、開放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,金融業對重慶經濟支持成效顯著。
據統計,2017年度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.95萬億元,金融業增加值占比達到9.3%,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34853.53億元,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8417.46億元,全年全市通過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2851.05億元。我市金融業還實現了多項可圈可點的成績,截至2017年底,累計有279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;新增上市公司8家、掛牌企業290家;華西黃金公司組建成立;重慶自貿試驗區內銀行完成全國首批、中西部首筆跨境債權轉讓;對接中歐(重慶)班列等金融需求,在全國首創鐵路提單信用證業務等。
到2020年,重慶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會取得顯著進展,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將上升到11%以上,金融業資產規模將上升到7萬億元左右,金融機構數量將增長到2000家左右,金融要素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左右,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達到6000億元,跨境電子商務結算規模突破200億元,跨國公司總部結算規模達到5000億元,離岸金融結算規模達到6000億美元,金融要素市場結算規模達到5萬億元,企業賬戶資金結算規模突破1萬億元。
著眼重慶金融業“十三五”時期發展藍圖,充分展現我市金融機構在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,傾力服務實體經濟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。11月1-3日,首屆“中新金融國際峰會”召開之際,重慶日報攜手重慶銀監局將圍繞我市金融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,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共同推出《改革創新 奮進發展中的重慶金融業——“中新金融國際峰會”特刊》。
據悉,首屆“中新金融國際峰會”將以“開放.創新.互聯.共享——加強金融互聯互通,全力服務‘一帶一路’”為主題,舉辦專題會議、合作成果展、項目考察等系列活動。屆時來自中國、新加坡以及東盟國家政府部門、全國金融機構和企業主要負責人、頂級金融專家學者共計約400人參會,包括100位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嘉賓將參會對接、謀劃合作。此次峰會定位為國際化、高端化、專業化影響力大,將成為提升重慶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舞臺,也是重慶金融業展示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契機。
近年來,我市金融業圍繞市委、市政府決策部署,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,支持實體經濟發展,堅持把改革、創新、開放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,金融業對重慶經濟支持成效顯著。
據統計,2017年度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.95萬億元,金融業增加值占比達到9.3%,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34853.53億元,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8417.46億元,全年全市通過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2851.05億元。我市金融業還實現了多項可圈可點的成績,截至2017年底,累計有279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重慶;新增上市公司8家、掛牌企業290家;華西黃金公司組建成立;重慶自貿試驗區內銀行完成全國首批、中西部首筆跨境債權轉讓;對接中歐(重慶)班列等金融需求,在全國首創鐵路提單信用證業務等。
到2020年,重慶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會取得顯著進展,全市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將上升到11%以上,金融業資產規模將上升到7萬億元左右,金融機構數量將增長到2000家左右,金融要素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左右,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達到6000億元,跨境電子商務結算規模突破200億元,跨國公司總部結算規模達到5000億元,離岸金融結算規模達到6000億美元,金融要素市場結算規模達到5萬億元,企業賬戶資金結算規模突破1萬億元。
著眼重慶金融業“十三五”時期發展藍圖,充分展現我市金融機構在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,傾力服務實體經濟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績。11月1-3日,首屆“中新金融國際峰會”召開之際,重慶日報攜手重慶銀監局將圍繞我市金融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,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共同推出《改革創新 奮進發展中的重慶金融業——“中新金融國際峰會”特刊》。
據悉,首屆“中新金融國際峰會”將以“開放.創新.互聯.共享——加強金融互聯互通,全力服務‘一帶一路’”為主題,舉辦專題會議、合作成果展、項目考察等系列活動。屆時來自中國、新加坡以及東盟國家政府部門、全國金融機構和企業主要負責人、頂級金融專家學者共計約400人參會,包括100位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嘉賓將參會對接、謀劃合作。此次峰會定位為國際化、高端化、專業化影響力大,將成為提升重慶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要舞臺,也是重慶金融業展示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契機。